1、病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的病因应从基础病(糖尿病)及肾病综合症两个阶段来考虑:
基础病糖尿病多因过食或饥饿失常,食积生痰;抑郁或焦虑,肝气横逆犯脾,水谷精微不能运化。停聚为痰湿;痰湿内蕴,肺卫失于调节,每易感冒风寒;痰湿郁久化热或感冒风寒人里化热。痰(湿)热内蕴,耗伤气阴。气虚无力推动血行;阴津受损,血液粘稠;加之痰湿内阻,三者均可致血行不畅,形成瘀血。可见糖尿病患者痰湿内蕴为本,继发内热、气阴不足、瘀血为标。
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则在前者基础上产生两方面变化。一方面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肾不主水致水湿泛滥;另一方面,脾气下陷,肾虚封藏失职致精微漏出。尿中蛋白是人之精微物质,大量蛋白从尿中排泄,正气日益耗损,脾肾更见虚亏,形成恶性循环。可见从糖尿病到肾病综合症的过程就是气阴不足加重的过程,即由于阴精漏失,阴损及阳,逐渐转人阳虚水停。故阳虚水停是结果,痰(湿)热内蕴,气阴不足致精微漏失是致病之因。
2、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1)水肿:临床糖尿病肾病早期一般没有水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浮肿。若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下,浮肿加重,多为疾病进展至晚期表现。
(2)蛋白尿: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临床蛋白尿,只有用放射免疫方法才能检测出微量蛋白尿。临床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表现为蛋白尿,蛋白尿从间歇性逐渐发展为持续性。
(3)贫血:有明显氮质血症的患者,可有轻度的贫血。
(4)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进展快慢有很大的差异。有的病人轻度蛋白尿可持续多年,但肾功能正常,有的病人尿蛋白很少
(5)高血压:在1型无肾病的糖尿病人中高血压患病率较正常人并不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较多,但若出现蛋白尿时高血压比例也升高,在有肾病综合征时患者伴有高血压,此高血压大多为中度,少数为重度。
(6)其他脏器并发症表现:如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3、分期:
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期
Ⅴ期:肾功能衰竭期
4、治疗:从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发生的原因可以看出,糖尿病肾病应系统治疗,在配合西医降糖、降压等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还应该采取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平时治疗糖尿病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减轻胰岛素抵抗;二是治疗血糖难控因素,如感染、疼痛、失眠、抑郁或焦虑等。前者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综合症时兼顾;后者应据具体情况而定,中药虽然有效,但疗程较长,且不能解决很好地对患者进行活血通络的治疗,有其弊端所在。
对于西医来说,若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综合症,选用血管转化酶抑制剂降压药可降低尿蛋白排泄率,对保护残存肾功能都有好处。
5、预防:
(1)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每天都会从尿中丢失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必须适量地补充蛋白质,特别是应补充优质的动物蛋白质。但到了糖尿病肾病的晚期,该病患者若还是大量地摄入蛋白质就会使血液中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升高,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必须适当地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要限制质量较低的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
(2)控制血糖:研究表明,无论是1型糖尿病患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的水平对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地控制血糖可以使1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几率下降一半,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几率降低1/3。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若发展到了早期肾病阶段,最好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3)控制血压:由于高血压是使糖尿病肾病加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清淡的饮食。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必须应用降压药进行治疗,以使血压维持在正常的水平。
(4)要避免发生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可能会加速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的进展,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尽量避免发生泌尿系感染。
(5)可进行中医药治疗:临床实践证明,用中医中药治疗肾脏病往往会取得不错的疗效。糖尿病肾病患者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