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学术讲座 >正文
辨治免疫球蛋白A肾病血尿的经验

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多由免疫性损伤所致,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5%~55%。lgA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的肉眼血尿和无症状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受损,20%~40%的患者在发病后20年内可进展为终未期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研究发现,进展迅速的重度持续性镜下血尿与IgA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呈负相关,而血尿消失后肾功能损伤可明显减缓,对患者血尿进行干预治疗有利于延缓肾功能损伤进展。目前西医对于IgA肾病血尿尚缺乏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一般认为出现肉眼血尿与扁桃体感染有关,在扁桃体感染病情得到控制后肉眼血尿即可消失。中医药在治疗IgA肾病血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疗效相对较好。

IgA肾病血尿的临床表现是肉眼血尿和(或)镜下血尿,均属于中医学“尿血”“溺血”等范畴。我认为,IgA肾病血尿的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其一初为三焦气化不利,化生湿热,损及肺、脾、肾三脏,以邪实为主;另一点为日久肺、脾、肾三脏俱虚,瘀血阻络,以正虚为主,病情迁延日久,虚实夹杂,互相影响。

对于中医治疗IgA肾病血尿,首先要辨证准确,并结合病程及肾脏病理结果,明确病之轻重,方可遣方用药。

治法一为疏通三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肺在上焦,外邪侵袭首先犯肺,咽又为肺之门户,风、湿、热邪侵及上焦,如果是首次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者病情多不严重,一般风热表证消失后1~2周,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多可降至正常范围,治疗应以疏风散邪、清热解毒为原则,方用银翘散加减。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由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桔梗、竹叶、芦根、豆豉、荆芥、甘草组成,善清上焦风热之邪,透邪外出,防邪入里。方中金银花、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薄荷、牛蒡子清利咽喉;桔梗、甘草宣肺利咽解毒;荆芥、豆豉解表透邪;竹叶、芦根生津止咳。咽痛明显者加僵蚕、马勃等。脾属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临床上常予三仁汤加减治疗,意在宣畅气机,清利中焦湿热。三焦从部位上分为上、中、下三焦,而功能上需要上、中、下三焦均畅达才能发挥三焦代谢水液、运化水谷、调畅气机的作用。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杏仁、滑石、通草、白豆蔻、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组成。方中杏仁宣通上焦肺气,为气化则湿化之意;白豆蔻、厚朴、半夏行气化湿,以畅中焦;薏苡仁、滑石、通草、竹叶引湿热下行以渗利下焦。诸药共奏宣上、运中、渗下之效,而重在清利中焦湿热之邪。肾属下焦,疾病初期,湿热邪气可流注下焦,或因上、中二焦湿热累及下焦,邪气结聚肾与膀胱,则湿热缠绵,临床多用小蓟饮子加减,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出自《济生方》,主治湿热蕴结下焦之尿血,由小蓟、生地黄、蒲黄、藕节、滑石、通草、竹叶、栀子、当归、甘草组成。方中小蓟长于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尤擅治疗血尿;蒲黄、藕节既增小蓟凉血止血之力,又可活血化瘀,使血止而不留瘀;通草、滑石、竹叶清热利尿;栀子可以清泄三焦之火,引湿热下行;热伤血络致阴血耗伤,故用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甘草调和诸药。

        治疗二为补益肺、脾、肾三脏,活血化瘀,通络止血。虚则补之,补肺、健脾、益肾IgA肾病血尿日久,易致肺、脾、肾三脏俱虚。肺脏虚者,以肺气虚多见,常以玉屏风散加减,以益气固表,并加用黄精、灵芝等补益肺肾之气,以固护肺卫,增强机体免疫力,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机体肺卫之气充盛,则可抵御风、热、湿之邪,降低呼吸道黏膜免疫反应的发生,减少IgA肾病血尿急性发作次数,延缓IgA肾病进展。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劳倦,致肾病及脾,以脾虚为主致气不摄血者,则多以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以健脾益气摄血,并喜重用黄芪增其固摄之力,对血尿合并少量蛋白尿者,亦有治疗作用。血属阴,IgA肾病血尿日久,湿热之邪极易耗伤阴液,而致肾气阴两虚,多以参芪地黄汤及二至丸加减,以益气养阴,并予收敛固涩之品,如芡实、金樱子、五味子、覆盆子等以增收敛固涩之力,白及、仙鹤草、棕榈炭、侧柏炭等以收敛止血。瘀则通之,活血化瘀通络,lgA肾病日久,多合并血瘀,而瘀血形成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1阴亏血耗,或气虚运血无力,血液运行缓慢,可致阴虚血瘀,气虚血瘀,瘀血内生;2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湿遏气滞阻络均可致瘀血形成。治疗瘀血内生,常用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丹参等活血化瘀止血,而对于久病入络,虫类药钻透剔邪,搜风通络,有破血逐瘀之力,故临床多予全蝎、水蛭、僵蚕、地龙等药物以活血通络。